解讀各國廢輪胎回收統計
全球年產超過3,000萬公噸廢輪胎
ELT的主要回收途徑有三種:材料回收(Tire Derived Material, TDM)、能源回收(Tire Derived Fuel, TDF)、土木工程和回填(Civil Engineering and Backfilling, CEBF)。圖1顯示全球平均回收率88%, 三種回收途徑的占比,依序為TDM(42%)、TDF(15%)、及CEBF(2%)。圖中明顯表明回收途徑具有地域性,依該報告說明主要受到(1)法規標準的限制、(2)管理機制與落實程度、(3)再利用市場狀況、(4)供電可靠度、及(5)運輸需求和成本[1]。詳參作者另文「廢輪胎資源管理全球比一比」、「歐盟推行的廢輪胎管理延伸生產者責任制」。
廢輪胎數據收集及整合的方法及限制
該報告說明數據收集的主要二種方法(1)文獻整理,包括公開的研究報告、公部門資料庫和統計資料、學術研究論文、現有和即將頒布的法規等;(2)透過訪談得到的利益關係人協商過程,在有語言障礙的狀況則以受訪人依據接受的訪談指引傳回的書面資料。統計ELT數量時,不包括再用二胎、翻新再製胎、及安裝跟隨舊車出口的輪胎;時間上則大都是最新(2017或2018)的數據,但,不是每個國家都有2017的數據,沒有的就用目前最新數據不做外插推估,計量單位用公噸計量,美國等用噸的數據都經換算,印度和墨西哥的原始數量是用輪胎數,依據當地的資訊,墨西哥的數據用每條10kg,印度的數據則用每條8kg換算;對於不同的數據源,做交叉分析以確保數據的可靠性。
各國的ELT產出量,也以國際汽車製造商組織(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Constructeurs d'Automobiles, OICA) 公布的2015年各國持有汽車數,估算的廢輪胎產生數相核對,在有明顯差異而數據具相同的可信度時,採用回收率較低的數據,以免高估。
為進一步分析整合所得數據,回收途徑統一區分為三類:物質回收(不含土木工程及背填料)、能源回收、及土木工程及背填料。緃使有些回收途徑如何歸類仍有爭議,該報告採用的歸類方法如下:
- 用於水泥窯焚化的公噸數:75%歸能源回收,25%歸物質回收;
- 用在煉鋼製程的公噸數(不含以TDF焚化的部份):100%歸物質回收;
- 熱裂解的公噸數:100%歸物質回收;
- 若未知收購方的回收方法及以膠片型式出口的公噸數:50%能源回收,50%物質回收
比較可靠的數據是像美國製胎協會(USTMA)公布的數據,是由多種來源整合得到的,包括執法單位、回收處理商、專家訪談、及再利用業者調查,與及產業協會和相關工業數據等;類似的數據也由歐洲輪胎與橡膠製造商協會(ETRMA)提供,採用ERP管理廢輪胎資源的國家,由生產者責任組織(Producer Responsibility Organizations, PROs) 提出的年度報告,更是重要的數據源。
資訊較匱乏的地方,ELT的產量統計數據一般是依據輪胎銷售量加一些調整而得,像奈及利亞就是這樣求得;這種資料有的國家可以得自生產及進口的通報量,例如巴西環境與可再生資源部門要求輪胎製造銷售商提報數量;南韓製胎協會(KOTMA)則認為廢輪胎產出量可以依據一個磨損率值乘上該年的輪胎銷售量而得。
回收率高不等於資源效率高
將「全球廢輪胎的管理狀況報告」中的回收量除以產出量並以百分比計為回收率,是比較各國ELT資源處理差異的較好指標,依此,則按有否將做為土木工程回填料的部份計入,而有兩種不同的回收率,2015年的調查統計數據,如圖2所示[1]。在有些地區是否將填方等土木工程應用計入對回收率的影響較大,例如以澳洲為例,因為將許多廢輪胎用做採礦業開挖後的回填料,計入土木工程填方材,若將其排除,則回收率從65%降至31%。
圖2及圖3顯示回收率最高的是加拿大,依據加國輪胎再生協會(CATRA)的說明,加國所有的廢輪胎都妥善回收再利用,但廢輪胎從產出到處理再利用有時間上的延滯,2014年的回收率就低於100%,因此圖中顯示(2015)回收率為110%是正確的數字。
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回收率都在80%以上,美國的回收率接近80%,依照美國製胎協會(U. S. Tir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USTMA)發布的資料,2019年產約446萬噸廢輪胎,妥善處理率已成長至86%;最大宗是能源回收約37%、其次為材料回收24%、土木工程及其它應用15%。10年趨勢顯示材料回收市場成長緩慢。詳參作者另文「美國製胎協會公布的廢輪胎回收再利用數據」。
資源匱乏地區回收率高但有資源效益的問題
憶及2000年參訪亞利桑納州橡膠鋪面學會(Rubber Pavement Association, RPA)到橡膠瀝青拌製現場時,巧遇中國大陸派來的人員,其中一員說「我們那還不需要這個! 換下來的輪胎大家搶著要呢!」2017年的數據,如圖3所示,中國與印度的回收量中都有約2/3的量是非正式的市場統計量,中國的廢輪胎產出總量遠比其它國家高,在2015年調查時的資料回收率約為56%,根據2017年的調查資料顯示廢輪胎在中國視為重要的資源物質,100%回收,最重要的回收途徑為再生橡膠與胎磨膠粉,但約有63%提不出明確的用途佐證資料,因此列為用途不明,以往占比頗高的熱裂解因污染大,近幾年已遭取締關閉,目前正開發創新的低污染熱裂解廠中。詳參作者另文「中國大陸廢輪胎資源管理概況」。
印度的回收率達98%排名第二和第三,其中約60%屬於非正式二級市場,例如手工製品、漁船防撞、屋頂或揪千等遊憩設施,根據印度汽車胎製造商協會(ATMA)的說法,ELT在印度是有價物不是廢物,未來在持續壯大的中產階級背景下,這些再利用市場將伴隨生活水準提高而消退,回收率很可能會下降。走著和中國發展初期類似的步伐,印度支持廢輪胎熱裂解的人士宣稱這種處理方式是能將廢輪胎轉化為有用油料的較乾淨技術,然而,依據路透社的報導,這種由多種化學品、合成橡膠、天然橡膠組成的複合物,要在控制污染的條件下,經由熱裂解獲得可用油料是很昂貴且難以大規模盈利的。先進的熱裂解廠可能耗資數千萬美元,但市場上販售的中國製設備價格則只要3萬美元。(詳參作者另文「飃洋過海的廢輪胎-印度的後院熔爐」)
南美洲的巴西近幾年花不少資源推動橡膠瀝青,最近也對廢輪胎的資源管理改採用延伸生產者責任(EPR)制,經由增加水泥窯焚化能源及磨粉造粒後,已幾乎達到100%的回收目標,如圖3所示,而且是物質回收(65%)多於能源回收(35%)。
東南亞與東北亞不同
南韓的回收率為95%排名第三,其中15.7萬噸能源回收,9.4萬噸物質(材料)回收,南韓的廢輪胎資源管理採ERP制,由韓國輪胎製造商協會(KTMA)代表負責管理回收工作。日本的廢輪胎管理雖採自由市場制,但日本製胎協會主動負責監督並且發表廢輪胎回收處理狀況的資訊,也針對輪胎貿易及環境保護相關議題進行研究,回收率維持在90%附近,與南韓相同是能源回收(73%)多過材料回收(19%)。台灣的廢輪胎回收途徑與日韓類似,能源回收多過材料回收。
東南亞是主要的天然橡膠產地,為首的l泰國只視廢輪胎為一般廢物,採用的是自由市場經濟,似乎對逐漸浮現的廢輪胎污染問題還不夠重視,沒有專門的負責機構,目前的回收率約54%,主要用在熱裂解和水泥窯焚化;印尼的情況與泰國類似,也是自由市場經濟,政府對廢輪胎的環境和公共衛生風險的認識低,沒有專門的負責機構,目前的回收率約75%,主要用在熱裂解取油料供工業燃料,也有不經裂解直接做為磚窯廠的輔助燃料。印度的情況已如前述,甚至淪為西方國家廢輪胎的廉價處理場。(詳參作者另文「飃洋過海的廢輪胎-印度的後院熔爐」)
中國的廢輪胎資源管理
源於資源缺乏的背景,中國以耗能及具有二次公害的再生橡膠及熱裂解為主要的ELT再利用途徑,依據2018年發布的WBCSD TIP報告,分別佔回收率中的34%及11%(剩餘9%為胎磨膠粉),2019年發布的WBCSD TIP報告則修正為100%回收,但約有63%提不出明確的用途佐證資料,因此列為用途不明。中國面臨提升環保排放水平及無害加工利用的嚴苛挑戰,縱使由政府規範引導一批再生利用企業健康發展,例如符合規範的橡膠粉生產企業,都遇到非法銷價競爭及市場需求不足無以為繼而關廠倒閉;WBCSD TIP的報告認為中國「十三五」以來,國家日益重視循環經濟及再生資源行業的發展,頻頻推出重大利多政策,加上日益增長的巨大汽車市場資源需求,也已提出試辦EPR的方案,是ELT相關產業的機會與驅動力,進一步構建和規範ELT管理系統,解決非法熱裂解(土法煉油)的環境危害,並提高回收率是主要的挑戰。詳參作者另文「中國大陸廢輪胎資源管理概況」。
參考文獻
- 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lobal ELT Management – A global state of knowledge on collection rates, recovery routes, and management methods, January 2018.(2018)(WBCSD_ELT_management_State_of_Knowledge_Report.pdf)
- 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lobal ELT Management - A Global state of Knowledge on regul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impacts of recovery and technologies, December 2019.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