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溫拌瀝青,瀝青煙,溫室氣體排放量,鋪路品質,勞工安全健康,永續性,WMA」標籤的文章
圖片
 透過使用溫拌瀝青優化鋪路的品質、勞工安全健康、及永續性 近25年來WMA在歐洲的推展重點:最初對加水發泡有品質疑慮,後經長期成效實證消除;以降低瀝青煙曝露為主驅動力在挪威推展順利,以溫拌添加劑推動在德國受限,德國及瑞士因著重提高刨除料添加量而變緩,其實WMA與添加較高RAP相容且可並行。 (原文可於 EAPA官網 下載) 2024年5月歐洲瀝青鋪築協會(EAPA)針對溫拌瀝青的推展不如預期,再度發表「建議道路當局透過使用溫拌瀝青來優化鋪路的品質、安全健康、及永續性」技術報告(原文可於 EAPA官網 下載),本文整理其中的要點。相關文章亦可參「 溫拌瀝青工法介紹 」及 「 推動溫拌瀝青兼顧減碳及勞工健康 」 歐洲推動溫拌瀝青的二股動力 - 德國與挪威大不同 與熱拌瀝青(Hot Mix Asphalt, HMA)相比,使用溫拌瀝青(Warm Mix Asphalt, WMA)最重要的好處是施工鋪築過程中瀝青煙霧曝露量顯著降低,符合歐洲瀝青產業減少瀝青煙霧曝露改善勞工的工作環境目標。第二個動力來自《京都議定書》(1997)簽約國同意在 2008 年至 2012 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至1990年水準以下 5%,採用較低製程溫度的WMA將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回應京都議定書(1997)中的溫室氣體減排需求,溫拌瀝青首先在德國和挪威出現;德國於 1998 年至 2001 年間累積鋪築添加溫拌劑的七個溫拌瀝青測試段,其中有六個是 SMA 混合物,一個是密級配混合物;根據所有的實驗室和現場性能檢測數據,判定具有與對比的熱拌瀝青相同或更好的性能 。 在挪威則採用熱拌廠製程中加少量水使瀝青發泡的溫拌瀝青技術鋪築測試路段,在 1999 年鋪築了兩個路段,經過三年的監測,得出的結論是抗車轍表現與對比的 HMA 相似;挪威公司開發高品質的水發泡技術,然後出口到其他國家(包括美國),儘管道路管理部門直覺上認為有品質疑慮,而不願意使用加水製造的瀝青混合料,但經第一批試驗路段所達到的性能(相當於HMA 並在降低30°C 的溫度下生產)提昇了接受度;在挪威企業聯合會「工作環境基金」資助的1.3 億歐元計畫之後,該技術在2010 年代以鋪築勞工的安全健康為新動力,該計畫在統計上顯示瀝青煙霧平均顯著減少58-67%(取決於測量方法),與HMA相比,使用低溫瀝青鋪路時瀝青煙霧的曝露量顯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