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鋪面保養工法介紹 圖資來源:[2] 鋪面養護和修復(Maintenance & Rehabilitation, M&R)依實施的時機區分為常規養護、定期養護、修復加鋪、及重建,如圖1所示。由圖可知鋪面狀況隨時間而退化,出現裂縫、鬆散、變形、抗洞等不同型式的破壞,若沒有做任何的養護工作,則因水、空氣、及異物再侵入,情況會惡化加劇,對交通量較大的鋪面則又加上車輪重覆輾壓的震動也隨平坦度差而擴增,因此退化的曲線變得更陡峭;若以新建完成的初始值到用路人無法接受的翻修重鋪門檻值的鋪面狀況退化量為100%,歷經的時間亦訂為100%,則依圖1可知,鋪面狀況從初始值退化40%需歷經75%時間,一般認為此時對幹線公路面言是最好的路面刨除重鋪的最好時機,若錯過這個時機點,則鋪面再退化40%只需花12%時間,此時必需執行的工作已經很接近翻修重鋪,需花的修復經費可能是路面刨除重鋪的四到五倍。鋪面保養概念可參「 路面養護預防(保養)重於治療(翻修重鋪 )」 圖1、一般公路鋪面績效曲線及不同時機的養護策略 鋪面狀況退化未達40%以前執行的養護工作是預防性的,故又稱為鋪面保養(Pavement Preservation)。美國聯邦公路總署(FHWA)認定以下的養護工作為「保養(preservation)」:[4] 裂縫封填(Crack sealing),如圖2所示 坑洞修補(Patching) 薄霧封層(Fog seals),如圖3所示 噴撒再生劑(Rejuvenation) 砂封層(Sand seal) 碎石封層(Chip seal),如圖4所示 混拌泥漿封層(Slurry seal),如圖5所示 加蓋封層(Cape seal),如圖6所示 微鋪面(Micro-surfacing),如圖7所示 薄層加鋪(Thin-lift overlay) 超薄加鋪(Ultra-thin overlay) 圖2、裂縫封/填情資圖 圖3、薄霧封層情資圖 圖4、碎石封層情資圖 圖5、混拌泥漿封層情資圖 圖6、微鋪面情資圖 圖7、加蓋封情資圖 碎石封層(Chip Seal)與早期的灌入式瀝青路面類似,先撒一層熱瀝青後馬上播撒碎石,再用膠輪壓路機滾壓黏固後掃除多餘碎粒。 早在1930年代德國就有用細粒料、乳化瀝青、和水拌成混合泥漿鋪在路面上的工法。這種新式的保養路面的工法就是混合泥漿工法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