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式改質瀝青規範解說 純度、安全性、儲存穩定性、工作性、抗車轍能力、抗疲勞開裂能力、及抗低溫龜裂能力 圖1、以動態剪力流變儀執行多重應力潛變與回復(MSCR)試驗示意圖 美國佛羅里達州公路局在2019年新修訂的「超級鋪面成效分級瀝青規範(Superpave PG Asphalt Binder)」如表1所示,從表1可知,應提報級別和核備品清單號,另,對改質瀝青應提報添加的改質劑名稱;檢測的項目規定,則區分原始瀝青、短期老化(經RTFOT後)、及長期老化(經RTFOT+PAV後)三種不同老化程度的試樣(詳參「 瀝青的成效分級制(PG Grades) 」);對原始瀝青試樣,則檢測純度(三氯乙烯溶解度)、安全性(閃火點)、工作性(135℃旋轉黏度)、及抗車轍能力(DSR測G*/sinδ 和δ )、及儲存穩定性(離析試驗頂段與底段軟化點差值);對短期老化後試樣則檢測老化前後質量變化及抗車轍能力(MSCR測 J nr, 3.2 及%R 3.2 );對長期老化試樣則檢測抗疲勞能力(DSR測G*sinδ)及抗低溫龜裂能力(BBR測潛變勁度S和m,並計算臨界溫度差值∆Tc)。 表1、解說美國佛州超級鋪面成效分級瀝青規範(Superpave PG Asphalt Binder) 原始瀝青(Original Binder) 是指未經老化模擬的瀝青試樣,一般規定要從熱拌廠的儲油槽或是泵送至拌合機拌合的輸送管適當安裝的取樣口取得的樣品;這個階段的瀝青試樣以工作性(可泵送性)、安全性(易燃性)、純度(混到異物)、及儲存穩定性為主,也測抗車轍特性來據以分級。 工作性(可泵送性)都是用旋轉式黏度儀如圖2在135℃測黏度(請參「 理解瀝青使用績效-流變學的基本原理 」),若在135℃的黏度低於30poises,就不會有泵送的問題,也就是具有工作性;超過30poises的黏結料可能會有不易泵送處理的問題,應諮詢供應商是否採取特別的處理方法。 圖2、Brookfield旋轉式黏度儀 安全性是指該瀝青黏結料是否易燃而不安全,閃火點試驗(Flash Point Test, ASTM D92)求出以明火對瀝青加熱的安全溫度,試驗方法為以指定的加熱速率,對裝於開口杯內的瀝青膠泥加熱,並用小火燄緩慢於試樣面上掃過,如圖3所示,由試樣因高溫而蒸發之有機氣體,因與火燄接觸而產生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