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的長壽鋪面設計概念(Perpetual Pavement) 一般工程設計年限都會超過50年,以往鋪面結構設計累積的經驗是很難超過15~20年,因此,公路建成後的養護工作,特別是路面的養護與修復成為最主要的工作,也是公路資產管理單位資源消耗最重的項目;早期認為柔性路面可伴隨交通量的成長分期加鋪,這種類似「分期付款、分階段施工(Stage Construction)」的路面結構設計理念,在近代公路實踐時則因其它公路設施也需調整而不現實,若破損深及鋪面結構則全面翻修的代價正如「高利貸」;故在設計理念上轉向長壽鋪面(Perpetual Pavement)。長壽鋪面設計:指的是使用壽年很長的一種瀝青路面結構設計、施工、與養護觀念;輔以適當的維護與修復,以長壽鋪面概念設計及施工的路面,只需要定期針對路表層破損刨除重鋪,可以在不必進行主要結構修復及翻新的狀況下使用超過50年。(註:鋪面設計概念可參作者另文「 鋪面工程概論 」。) 既有的鋪面設計概念 美國瀝青路面工程界在20世紀末總結[1],過去40年來比較成功的鋪面結構設計是底層級配用得較少的深強瀝青鋪面(Deep-Strength Asphalt Pavement),或甚至不用碎石底層,全部用瀝青混合料的全深度瀝青鋪面(Full-Depth Asphalt Pavement),如圖1所示;瀝青面層較薄而以較厚的粒質底層傳佈荷重的傳統鋪面結構,如圖2所示[2],較容易出現結構性破壞,例如深層結構性車轍或疲勞開裂(由下裂向上),使用較厚瀝青混凝土層的鋪面,則較少有底層結構破壞造成的修復困難問題;因此,在設計新的瀝青路面來避免深層結構性車轍及疲勞開裂問題時,出現了長壽鋪面設計的概念。 圖1、美國瀝青協會(AI)建議的全深度及深強瀝青鋪面的設計斷面圖[2] 圖2、傳統鋪面結構示意圖[3] 也就是說,長壽鋪面設計不算是新的概念,在20世紀60年代就有全深度(Full-depth)及深強(Deep-strength)瀝青鋪面設計,當時遵循此種設計概念且施工完善的路面,已經美國路面工程界證實相當成功地在重交通荷重下使用至今。美國瀝青鋪面聯盟(Asphalt Pavement Alliance, APA)認為這些長壽鋪面的先例,經過去數十年來冷刨、再生、及熱拌瀝青技術的大幅進展,創造了比以往成效更好、壽命更長、且生命週期成本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