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鋪面工程概論 鋪面之定義與分類 鋪面 (Pavement) ,一般指公路上介於車輪與公路基礎間的人工構造物;此處所謂公路基礎,雖可能是由混凝土或鋼材構築的橋面版,通常乃指統稱為路基 (Subgrade) 的地表土壤。位於路基土壤上的這些鋪面結構,一般皆以多層的方式鋪成,由於車輪荷重傳佈於較下 ( 深 ) 層後應力遞減 [1 、 2] ,較經濟的構築方式為「不必於下層使用高強度的材料」;若只以力學觀點設計鋪面結構,則適當地選擇各層材料,將車輪荷重經由鋪面結構各層之傳遞,至路基土壤時,小至該處土壤所能承受的範圍以內即可;因此,需要怎樣的鋪面結構與材料,應視路基土壤強度,及該鋪面將承載的車輛荷重而定;鋪面工程師即以依當地的環境因素,選擇正確的鋪面結構層、經濟且有效率地使用材料為主要職責。 照片:北二高新竹系統交流道 ( 國道新建工程局 http://www.taneeb.gov.tw ) 鋪面主要是指公路的路面,但應涵蓋停車場、貨櫃場、飛機停機坪、滑行道、及跑道,以中文而言,足以完整代表的字眼,可能是「道面」,上述各種不同道面提供不同的用途,本書以沿用國內工程界之習慣,用鋪面取代道面,雖以瀝青材料在路面之應用為主要內容,應可適用於停車場、貨櫃場、飛機停機坪、滑行道、及跑道等其它道面;由於不同的鋪面材料在承受荷重時的力學行為不同,一般將鋪面區分為柔性鋪面 (Flexible Pavement) 與剛性鋪面 (Rigid Pavement) 兩種。 與瀝青混凝土相比,水泥混凝土之膠結料 ( 水泥與水之化合產物 ) 與骨材形成一體,整塊由混凝土組成的面版,在受輪荷重後產生撓曲 (Bending) ,若以應力分佈之情形觀察,整塊面版皆受輪荷重之影響,正如結構物之樑一般;在鋪面工程上,我們用「輪荷重由整塊版以撓曲方式均勻地分佈於底層」 [1] 來描述,這種鋪面荷重應力的傳佈方式,乃因混凝土材質較均勻且勁度較高所致,故稱為剛性鋪面;純以材料的觀點,則稱為 ( 水泥 ) 混凝土鋪面;若以「樑下可以懸空」來想像,混凝土路面版下底層的強度不具關鍵地位,或說,以力學觀點,混凝土路面版可以直接構築於路基土壤上,而不需使用底層材料,學理上即可以路基土壤強度及預計承受的交通荷重,決定混凝土版的厚度;但實際的情況,則因環境因素及施工時的方便性,而需採用底層材料,甚至建議應使用貧配比混凝土...